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7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68篇
财政金融   206篇
工业经济   133篇
计划管理   545篇
经济学   1205篇
综合类   306篇
运输经济   29篇
旅游经济   111篇
贸易经济   313篇
农业经济   837篇
经济概况   44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现代城市游憩商务区体系建设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峰  杨开忠 《旅游学刊》2006,21(3):24-29
游憩商务区及其相关概念是城市旅游空间利用的重要形式,本文在明晰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试图厘清RBD、TBD和CTD之间的衍生关系,探讨游憩商务区体系发展演化的驱动机制和演进模式,并以武汉市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在城市整体背景下如何面向市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RBD体系,以期为城市理性、科学地开发利用旅游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薛莹 《旅游学刊》2006,21(4):47-54
首次提出并研究"旅游流的区域内聚"现象.根据系统的自组织与组织原理,以江浙沪地区为例,研究在旅游流的区域自组织演化中所形成的旅游中心城市,并研究以这些旅游中心城市作为节点而形成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基于这种区域形态的区域旅游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93.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活动关联程度的不断增强,一国货币政策变动对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国家间的货币政策协调也愈加重要。在此背景下,有关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研究日益丰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及国际协调领域的现有文献进行回顾和展望。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1990年以前相关研究主要基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及博弈论等进行理论探讨,1990年至2000年多数研究开始借助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和经济计量模型探究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和渠道,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理论应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其中以探讨中心国家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为主。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研究方法来看,相关研究大多通过控制货币政策的内生变化来获取货币政策的外生冲击,主流研究方法也逐渐从基于MFD模型的纯理论分析转向基于VAR系列模型的实证分析和具有一致性框架的DSGE模型分析。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传导渠道来看,早期文献大多认为汇率和贸易是主要渠道,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推进,金融渠道的作用日益凸显,且比汇率渠道和贸易渠道传导更加迅速、后果更为严重,并逐渐成为近些年研究的重点。由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在实践中存在一定难度以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下的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较小,目前关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相关研究的观点并不统一。大部分学者认为随着世界经济联动趋势的不断增强,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是必然趋势并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而部分学者认为政策协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政治成本,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应慎重。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一是大多数文献仅考察中心国家货币政策对外围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单向溢出效应,有必要进一步考察货币政策的双向国际溢出效应;二是关于金融渠道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全球金融风险传递等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需要深化;三是关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较少且观点不统一,尤其是对政策协调的有效路径缺乏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有待加强。中国学者应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尤其要在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渠道、应对国外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有效政策工具、促进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4.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空间极化与空间经济网络发育共进,多个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有机结合和共生形成多极网络空间组织。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把构建和优化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作为一个重点。基于“经济网络—多增长极—共生关系”的分析框架,利用2000—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总部—分支数据构建长江经济带空间经济网络,通过节点度、网络密度、点度中心度、网络连通度等分析其发育水平,并根据城市综合指数(标准化后的节点度与规模加权经济增长率之和)判定增长极范围及其核心城市,进而运用共生度模型检验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之间的共生关系,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的空间经济网络发育水平稳步上升并趋于成熟,同时已形成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增长极;三大增长极之间的经济联系持续增强,其中,长三角增长极与长江中游增长极的联系强度最大,长三角增长极与成渝增长极次之,而长江中游增长极与成渝增长极的联系强度较小;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之间存在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增长极对空间经济网络的促进大于空间经济网络对增长极的促进,空间经济网络对增长极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而增长极对空间经济网络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可见,多极网络空间组织在长江经济带已初步形成,应在进一步推动三大增长极加快发展的同时,加强增长极之间的互动,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更加紧密的空间经济联系,提升空间经济网络的现代化水平,促进长江经济带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的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95.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是外国直接投资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管理经验等无形资本的非自愿性扩散。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概括叙述了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理论的研究方法及主要观点,重点分析了21世纪以来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客观评估了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效应,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6.
基于分形理论的广西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地,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具有分形几何特征。将分形理论与中心地理论相结合,通过城市体系的关联维数模型计算出广西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维值,发现广西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是具有分形特征,城市体系自组织演化在空间结构方面具有优化趋势,可以强化中心、极化南宁核心地位,重点扶持桂林、柳州、北海三个副中心建设,构建"一枢纽、二港口、三通道、四辐射"大通道体系和点轴面相结合发展的广西城市体系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97.
文章旨在从垃圾产生源头考察经济活动与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动态关系,以此判定解耦状态。基于2004—2016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居民消费水平进行解耦分析。纳入空间因素后,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倒N形”曲线关系更加显著和稳健,并呈现出相对解耦,但尚未达到绝对解耦。更为重要的是,考虑空间因素之后,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峰值将会推迟到来。在未来30年里,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还将持续增加,如何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绝对解耦将是政策当局必须充分考虑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98.
城郊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立明  赵黎明 《商业研究》2006,52(6):181-184
城郊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影响城郊旅游开发的几个重要因子,即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郊休闲环境、吸引物与服务设施,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的变化,决策者行为与城郊土地开发的政策等。同时随着旅游需求结构的调整城郊旅游地的空间布局由零星点状分布向组团式分布最后演变为环城市游憩带的空间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
利用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州市外来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1980年代以来广州市外来人口在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其空间分布格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原来主要集中于中心区转向主要集中于近郊区,并逐渐向远郊区延伸。针对外来人口的空间变化规律,提出了加强城市人口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
针对空间调制(SM)技术存在的缺欠,提出了具有天线选择和中继选择的空间调制系统方案。首先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模型下,通过对发送端天线选择,将拥有最佳信道状态的天线选出进行SM,打破SM技术对发送端天线数的限制,并提升采用高阶调制的SM分集性能。然后进一步将此思想引入协作通信网络,结合传感器网络的分级观念,提出采用中继选择和空间调制的中继传输协议,并通过仿真观察系统分集性能的改善。仿真结果表明,上述中继传输协议不仅能提升系统性能,而且使系统配置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